
6月18日晚24點,“618”購物節收官。在今年的“618”購物節全周期內,服飾品類銷售增長強勁,男女裝、內衣、鞋靴、童裝童鞋等品類均取得了顯著的銷售增長,不僅凸顯出消費者對于時尚潮流和品質生活的追求,還折射出當前服裝消費的新趨勢。
今年“618”,各大電商平臺加大在讓利促銷方面的投入。麥肯錫中國此前發布的《2024中國消費趨勢調研報告》認為,2024年中國消費者選擇商品呈現“小而美”“少而精”的趨勢。
隨著國貨消費趨勢顯著,今年“618”期間,國貨、好貨再次成為消費熱點。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琦介紹,在京東電商平臺熱度排名前100的品牌中,70%是國產品牌。“90后”“00后”成為了國貨消費主力軍。
京東電商平臺漢服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5倍,潮流設計師品類同比增長超過3倍。
隨著年輕人對美、舒適和個性表達的需求不斷增長,天貓電商平臺“小而美”的品類增長顯著。
此外,“618”適逢畢業季,不少畢業生選擇購買云肩、簪花帽等國風單品用來搭配自己的畢業學士服,讓簪花學士帽、漢服云肩成為漢服圈頂流單品。
在天貓平臺的“億元俱樂部”品牌中,國貨占比超六成。“618”購物節開啟以來,淘寶電商平臺國風穿搭類服飾銷量增長顯著。
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現代服務業處處長陳麗芬表示,近幾年,國貨提質創新,消費者對國貨的認知度和信任度不斷提升,加之對本土文化的情感共鳴,消費“本土化”將成為新趨勢。
與前幾年不同的是,今年淘寶、京東等平臺紛紛取消了預售。這意味著,參與大促的消費者在購買心儀商品時可以“即買即得”,無需再等到預售期結束。取消預售給消費者帶來了更便捷、更快速的消費體驗,但由此產生的經營壓力也傳遞給了服裝商家。
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,電商大促期間,平臺往往要求商家提供更多服務以吸引消費者,這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商家的利潤空間,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。部分商家選擇不參與大促活動,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他們不再愿意為了短期銷量而犧牲長期利益。
給服裝商家帶來經營壓力的還有退貨運費險。今年“618”電商大促期間,一些電商平臺強制要求商家開通運費險,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服裝商家的運營成本。
此外,“僅退款”“七天無理由退貨”等規則雖然提升了消費者的購物體驗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規范經營的品牌服裝商家帶來了不少困擾。
曹磊表示,平臺和商家是電商生態中的兩個重要角色,他們之間的合作關系對于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。平臺應該尊重商家的利益和訴求,為商家提供公平、透明、可持續發展的合作環境。